秦至清朝四川历史大事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20 属于: 四川历史
  •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     秋, 秦灭蜀国, 置蜀郡, 以司错为郡守。     冬, 秦灭巴国。   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     秦置巴郡, 封蜀王公子通为蜀侯。 移秦民万家人蜀。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     秦在蜀郡改筑成都、 郫、 临邛三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     楚襄王灭巴子, 巴国绝祀。     秦将司马错率兵从蜀地攻打 “楚黔中”, 收回大部分被楚国占领的巴地。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     蜀郡守张若率兵攻打 “楚黔中、 巫郡” 之地,又收回部分被楚国占领的巴地, 巴郡治所由阆中迁江州, 筑江州城。   约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至五十六年 (前256年~前251年)     李冰被秦昭襄王任命为蜀郡守, 征发民工修建都江堰。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     刘邦率兵3万入汉中, 任汉中王, 统治汉中、巴、 蜀三郡。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     割巴、 蜀各一部分地区新设广汉郡。   汉景帝末年(前143年~前141年)     蜀郡郡守文翁在成都创办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校“石室精舍” (今成都石室中学), “文翁兴学”功效卓著。   建元六年(前135年)     汉武帝在今川南地区新设犍为郡。   汉元光五年(前130年)     西汉政府命唐蒙发巴、蜀、 广汉数万人民修筑“南夷道”, 从今宜宾高县、筠连一带凿石修路, 经云南镇雄、 贵州毕节到威宁, 直通牂牁江和滇池。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     武帝征调巴蜀军队攻打劳深、 靡莫、 滇国, 设立益州郡。   汉天汉四年(前97年)     撤沈黎郡, 改置为两部都尉, 一治旄, 负责民族事务, 一治青衣, 处理汉移民事务。   汉地皇四年(23年)     绿林、 赤眉起义波及巴蜀。     导江卒正公孙述攻占成都、 广汉、 巴郡等地。   汉更始二年(24年)     秋, 公孙述称蜀王, 都成都。   汉建武元年(25年)     公孙述自称为帝, 都成都, 国号 “成家”。   汉建武十二年(36年)     公孙述战死, 成家灭亡; 东汉政府开始统治巴蜀。   东汉永和六年(141年)     张陵(又名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派(五斗米道)。   东汉中平五年(188年)     刘焉入蜀,任益州牧。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     刘焉死, 其子刘璋任益州牧。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     刘备关羽等守荆州, 自率大军逆江人蜀。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     刘备兵围成都, 刘璋出降。刘备自领益州牧。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刘备军攻占汉中。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蜀汉大将关羽被杀, 荆州失于东吴。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     刘备称帝, 都成都, 国号汉, 改年号章武, 任诸葛亮丞相。     蜀汉大将张飞被部将所杀。     刘备率大军4万攻吴, 大败而归。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     刘备病死永安宫。 刘禅继位, 史称后主, 改元建兴。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     诸葛亮率大军分三路南伐南中, 平定南中叛乱。   蜀汉建兴五年至十二年(227年~234年)     诸葛亮上 《出师表》 于后主刘禅, 五次率军北伐, 最后卒于前线, 蜀军撤退。   蜀汉建兴十三年(235年)     春, 蜀汉拜蒋琬为大将军, 兼领益州刺史。   蜀汉延熙九年(246年)     冬, 蒋琬去世, 费祎执政。   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年)     春, 费祎被魏刺客杀死。 姜维执政。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     魏于洛阳发军攻蜀。     年底, 后主刘禅出降, 蜀汉灭亡。   晋永兴元年(304年)     李特之子李雄称成都王, 国号成。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     李雄之侄李寿改成为汉。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     桓温伐汉, 李势投降, 成汉政权灭亡。   东晋永和十年(354年)     常璩撰成 《华阳国志》 一书, 开创中国地方史志的新体例。   东晋宁康元年(373年)     前秦攻取东晋梁、 益二州。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     益州复归东晋统治。   东晋隆安六年(402年)     谯纵据蜀称王。   梁承圣二年(553年)     西魏攻取益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     隋在益州建立水军, 攻灭陈, 统一中国。   唐武德元年(618年)     唐朝建立, 令关中饥民前往蜀汉就食。   唐武德四年(621年)     唐朝从巴蜀出兵, 顺流攻灭荆湖萧铣政权, 统一中国。   唐至德元年(756年)     安禄山称帝, 攻入长安, 玄宗逃往四川。     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     南诏与吐蕃合兵20万分三路入侵剑南三川,遭惨败。   唐太和三年(829年)     南诏入侵西川, 直抵成都, 陷其外廓。 此后至唐乾符元年 (874年), 南诏屡次出兵骚扰成都。   唐咸通十年(869年)     南诏王酋进围成都。   唐广明元年(880年)     黄巢率军攻长安, 唐僖宗逃往成都避难。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     王建在成都称帝, 建立前蜀政权。   前蜀光天元年(918年)     王建病故, 其子王衍继位, 史称后主。   前蜀咸康元年、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     后唐灭前蜀, 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副大使。   后蜀明德元年、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     元月,孟 知祥在成都称帝, 国号蜀, 史称后蜀。     同年, 孟知祥病死, 子孟昶即位, 史称蜀后主。   后蜀广政七年(944年)     孟昶命宰相毋昭裔督造刻楷书 《石经》 共10种 ( 《孝经》、《论语》、《尔雅》、《周易》、 《尚书》、《周礼》、《毛》、 《礼记》、 《仪礼》、 《左传》), 历时8年而成, 史称 “广政石经” 或 “孟蜀石经”。   后蜀广政二十八年、北宋乾德三年(965年)     北宋灭后蜀, 四川归宋版图。     后蜀士兵拥全师雄在绵州反宋, 称 “兴蜀大王”, 众至10万, 占据川西、 川南和川东广大地区, 至北宋乾德四年 (966年) 才被宋朝全部镇压下去。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     宋太祖命张从信到成都监雕 《大藏经》。 刻板13万余块。北宋太平兴国八年 (983年) 竣工运至京师印刷。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     王小波在青城县领导农民起义, 提出 “均贫富” 口号, 攻克川西州县。 同年, 王小波牺牲, 李顺被推为领袖。 淳化五年 (994年) 正月攻克成都, 建大蜀政权, 改元应运。起义历时3年余, 占领四川数十州县, 至道二年 (996年) 被宋朝平定。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     在蜀地设益州路、 梓州路、 利州路、 州路,简称 “川峡四路”。 四川得名始于此。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     设益州交子务。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     在蜀地榷茶, 设茶马司, 运蜀茶至熙河易马,正式开始中国的官营茶马贸易。   北宋元丰六年 (1083年)     蜀人唐慎微完成药学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     设四川宣抚司, 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 统管四川四路军民财政。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调集陕西五路宋军共40万人, 在陕西轻率地向金军发动 “富平之战”, 全军覆没。 部将吴玠吴璘兄弟率残兵退守宝西南的和尚原, 控扼金兵人蜀。 从此四川处于抗金前线。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     金军统帅宗弼率10万余众攻陕西凤县与略阳交界处的仙人关, 再次被吴玠、 吴璘打败, 从此金军不敢大举攻蜀。   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     成都府转运判官兼提举学事蒲叔献集雕工140人, 镂刻 《太平御览》。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     蒙古军兵分三路侵宋, 阔端率西路军攻四川,关外五州相继陷没。端平三年 (1236年), 阔端率50万大军破武休关、 阳平关, 人汉中, 进四川,破成都。 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丁黼战死。 全蜀54州俱陷破, 独夔州一路及泸、果、 合数州仅存,此后全蜀残破, 常遭蒙古军侵掠。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     孟珙任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 四川制置使陈隆之筑城成都, 四川制置副使彭公雅筑重庆城, 加强四川防务。   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     蒙古军再次大举攻蜀, 破成都, 四川制置使陈隆之被俘遇害。 四川首府迁重庆。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     任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 多有政绩, 史称“余玠治蜀”。   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     安岳人秦九韶写成 《数书九章》, 书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大衍求一术” (一次联立同余式解法)和 “正负开方术” (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法), 发展了古代解高次方程的方法, 比欧洲早500多年。   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     蒙古军筑成都城, 确立对成都的统治地位。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     蒙哥汗领兵4万分路取蜀, 年底受阻于合川钓城下。 开庆元年 (1259年), 守将王坚击退蒙古军, 蒙哥汗病死军中, 蒙古军被迫北撤, 史称“钓鱼城之战”。   元中统元年(1260年)     忽必烈诏改京兆宣抚司为秦蜀行省。   元至元元年(1264年)     回回人赛典赤出为秦蜀行省平章政事。   元至元九年(1272年)     忽必烈遣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刺出京兆, 节制四川兵司。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     安西王相府宣布 “川蜀悉平”。   南宋祥兴二年、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     元军灭南宋。 四川元军攻下重庆, 四川制置使张珏被俘, 川东诸城砦相继被元军平定, 四川为元朝统一。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     四川民仅12万户。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四川东部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四川行省, 是为四川省建省之始。 成都为省治也自此始。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     四川 “迁省治重庆”。 旋复徙治成都。   元大德五年(1301年)     元成宗下令征八百媳妇国, 四川少数民族起兵反抗。   元致和元年、 天顺元年、 天历元年(1328年)     四川行省平章囊加台自称 “镇西王”, 称兵反叛。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     红巾军将领明玉珍自巫峡率兵进攻四川, 占领重庆。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明玉珍称帝, 定都重庆, 国号大夏, 改元天统。   元至正二十六年、大夏天统四年(1366年)     明玉珍病死, 子明昇即位, 改元开熙。   明洪武四年(1371年)     明军攻入四川, 明昇乞降, 大夏亡。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     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于成都筑蜀王府。   万历元年(1573年)     四川巡抚曾省吾调兵围攻都掌蛮, 拓地400余里。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明王朝平定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大规模武装叛乱。 此后, 明朝将杨应龙所据播州改土归流, 分属黔、 蜀管辖。   明天启元年(1621年)     永宁土司奢崇明援辽土兵至重庆叛乱, 杀四川巡抚徐可求等道、府、 总兵官20余人, 连破州县,进围成都。 次年以石砫土司秦良玉土兵收复重庆。   崇祯二年(1629年)     四川总督朱燮元平定永宁。永宁改土归流。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张献忠在成都称王, 建国号大西, 改元大顺。   顺治三年、 大顺三年(1646年)     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为清军所杀。   康熙元年(1662年)     清以川、 陕、 鄂三省兵力平定川东夔巫地区李自成余部。   清康熙四年(1665年)     四川总督衙门从保宁府迁至成都。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成都文翁石室遗址重建锦江书院。   雍正四年至九年(1726年~1731年)     四川等西南数省进行大规模 “改土归流”, 即改土司为流官和废除土司制度, 建立州县制度。   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771年~1775年)     清政府平定大、 小金川叛乱。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川军奉令开赴江浙前线参加抗英斗争。   咸丰九年(1859年)     李永和、 蓝朝鼎在云南大关牛皮寨发动反清起义, 随即进军四川。   同治二年(1863年)     第一次重庆教案发生。     石达开部太平军在大渡河畔覆灭。   清同治四年(1865年)     第一次酉阳教案发生。   清同治七年(1868年)     第二次酉阳教案发生。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黔江教案发生。   光绪元年(1875年)     尊经书院在成都成立。   清光绪二年(1876年)     中英签订 《烟台条约》, 规定 “四川重庆可由英国派员驻寓, 查看川省英商事宜”。   清光绪三年(1877年)     川督丁宝桢在成都组建四川机器局。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第二次重庆教案发生。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英商立德乐建造 “固陵号”蒸汽动力轮船首航川江。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闰二月十一日 (公历3月31日), 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英国取得在重庆开埠通商的特权。 是年, 英国驻重庆领事馆设立。     六月二十三日 (公历8月8日), 大足余栋臣第一次武装起义爆发。   清光绪十七年 (1891年)     重庆海关开关, 重庆正式开埠。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三月二十三日 (公历4月17日),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日本取得轮船上驶重庆并在重庆自由经营工商业的特权。     五月五日 (公历5月28日), 成都教案发生。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法国、 日本、 美国在重庆设立领事馆。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宋育仁等在重庆创办四川第一家近代报刊 《渝报》。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川督奎俊派出四川省首批留日学生22人。     日本在重庆王家沱设立租界。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川督岑春煊设立川省学务处, 以 “督办全川学堂事宜”, 四川近代学堂自此开始兴办。     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于成都创办。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邹容著 《革命军》在上海出版。     川督锡良奏请设立川汉铁路公司。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德国在重庆设立领事馆。     四川成立劝工总局, 作为全省推行实业的总机构。     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巴塘教案发生。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中国同盟会重庆、成都支部建立。     赵尔丰任督办川滇边务大臣。   宣统元年(1909年)     四川省咨议局在成都成立。   清宣统三年(1911年)     清廷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四川保路风潮兴起。     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成立。     七月十五日(公历9月7日), 赵尔丰制造成   都血案。从此, 各地爆发同志会武装起义。     荣县独立, 成立荣县军政府。     重庆独立, 建立蜀军政府。     成都独立, 建立大汉四川军政府。 入川鄂军在资州起义, 捕杀端方。     十月十八日 (公历12月8日), 成都兵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