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高考作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01 属于: 历史·文人·文化
  •   由苏轼所作的著名散文《教战守策》可是一篇地地道道的“高考作文”。此篇散文诞生之际,东坡先生正值26岁。那会他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一共写了六篇文章,《教战守策》是其中之一。

      宋朝以策论取士,应试者根据命题所作的文章就是“策”。皇帝特批举行制科考试,而且他会经常亲临考场监考和阅卷。

       在《教战守策》一文中,苏轼没有像其他文人一样拍皇帝屁,而是不畏强权,坦诚己见。这一颇为大胆的做法在当时的专制社会可是要冒杀头的风险的。庆幸的 是,身为帝王的宋仁宗很是仁义与大气,觉得苏轼这篇闳衍浩大、行文自如、敢于道出事实的文章很是不错,是最具影响力的“策”。

      《教战 守策》一文开篇就点明时弊,无一丝废话与委婉。然后就是尊古卑今,赞许先帝不敢忘战,反讽大宋在军备上的错误举措;再以喻证的方式道出治理国家不能一再地 追求安逸,这对国家和百姓都是不好的。结尾是对执政者的忠告:既然必战无疑,就必教百姓战守,全民皆兵来应对外患,凭此还可迫使军队消去日益增长的怨气与 骄横,从而提升战斗力。

      在一千多字的文章中,满对宋朝军队与策略的讽刺、对国之安危的关切和对百姓民生的思索与建议。这篇应试“作文”不仅体现了苏轼缜密的思维,还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概。

      【猜你不知道的】

       苏轼的这篇《教战守策》其实是在其父苏洵的《六国论》和《审敌》基础上写的。这两篇文章要从北宋中叶以后说起。那时,辽与西夏在大宋边疆造成了有力威 胁,战争之火随时都可能打响。可是宋朝国力不强,皇帝又是百年难遇的苟且偷安。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文人学者无不为之担忧。对此,苏洵写了名篇《六国论》 讽喻国家政策、现状和执政者的怯懦。后来又作《审敌》一篇,一针见血地指明委曲求全虽看起来是“息民”,但实则是“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