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报怨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文坛掌故
【事主】:邱濬 王恕

【原文】:

邱文庄淹博,本朝鲜俪,而行文拖沓,不为后学所式;至填词,尤非当行,今《五伦全备》是其手笔,亦俚浅甚矣。初与王端毅同朝,王谓:“理学大儒,不宜留心词曲。”邱大恨之。因南太宰王为端毅作《王大司生传》,称许太过,遂云:“若有豪杰驳之,祸且不测。”又端毅所刻疏稿,凡成化间留中之疏,俱书“不报”,邱又谓王“故彰先帝拒谏之失”。御医刘文泰得邱语,因挟仇特疏,而王遂去位——所以报《五伦》之怨也。……又闻邱少年作《钟情丽集》,以寄身之桑濮奇遇,为时所薄,故又作《五伦》以掩之,未知果否。 〇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五

【述要】:

邱濬(谥文庄)知识博洽,朝中没人比得上他,但他行文拖沓,至于填词,更不是他所擅长。杂剧《五伦全备》是其手笔,语句俚俗,意思浅露。最初他与王恕(谥端毅)同朝,王恕批评他说:“身为理学大儒,不应将精力放在词曲上。”为此邱十分恨王恕。有次王为王恕写了《王大司马生传》,文中对王恕过分褒誉,邱见了就说:“如果有豪杰出来驳斥,王恕就会有不测之祸。”另外,王恕把自己写的奏表刻印成册,其中凡是成化年间被留中不发的疏奏,都注明“不报”。邱见了又说:“这是故意彰露先帝拒谏的过失。”御医刘文泰也与王恕有仇,听了此话,就上书弹劾王恕,王恕因此而被罢官,邱也总算报了仇。邱年轻时写过小说《钟情丽集》,内容都是风流的爱情故事,为时人所鄙夷,因此后来又写了封建伦理说教的《五伦全备》,想借此来掩盖写小说的过失。

【按语】:

据朱鸿林《邱濬和他的〈大学衍义补〉:十五世纪中国的治国思想》及徐朔方的《小说〈钟情丽集〉的作者》两文考证,《钟情丽集》非邱濬所作。

【事主档案】:

王恕(1416-1508) 明文章家、学者。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今属陕西)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寺左评事,进左寺副。迁扬州知府,天顺四年(1460)超迁江西右布政使。入为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孝宗时进吏部尚书。卒谥端毅。其文章平实浅显,不事雕饰,如其为人。著有《王端毅文集》、《王端毅奏议》。

邱濬(1421-1495) 明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字仲深。景泰进士。成化、弘治时与修《英宗实录》、《宪宗实录》,历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掌内阁四年。著《大学衍义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军事等各方面,博采前人议论,加按语抒发己见。其中有关政法的内容,开创中国古代比较法律制度研究的先例。又作传奇《五伦全备》、《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等。有《邱文庄集》。

文坛掌故的其它文章:

  • 不坐伤心
  • 杖敲木主
  • 蕊榜开新眼
  • 愈疟
  • 得骂亦大难
  • 有以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