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俗称水烂或穗烂。分布较广,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

主要为害果穗和枝梢,也可为害叶片。靠近地面的果穗先发病,受害果穗先在果梗或穗轴上形成浅褐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出现干枯。果实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浸状腐烂,后迅速蔓延至全果,果梗干枯缢缩。果实发病后1周变为深褐色,果皮下密生灰白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果失水干缩呈深褐色僵果,发病严重的全穗腐烂。受震动后病果易脱落,干枯的僵果穗常挂在枝上,这是白腐病重要特点。枝蔓染病,多出现在摘心或机械伤口处。病斑初呈水浸状淡红色,边缘深褐色,病斑向两端扩展,后期变暗褐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当病斑绕枝蔓一周时,其上部叶片萎黄枯死。后期病皮呈纵裂丝状与木质部分离,撕裂呈乱麻状,病部下端常隆起呈肿瘤状。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初生黄褐色、边缘水浸状斑,向叶片中部扩展后形成大型近圆形褐斑,具不明显同心轮纹,病斑上现灰白色小点,以近叶脉处居多,病组织干枯后很容易破裂、穿孔。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属半知菌类真菌(Coniella diplodiella Pet.& Syd.),称白腐垫壳孢,异名为Coniothyrium diplodiella(Speg.)Sacc.,称葡萄白腐盾壳霉。病斑上生的灰白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此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可以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体遗留在地面或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器在树上病果和病梢上或15厘米土层中越冬,落地病果不易腐烂,病菌在土中可存活4~5年,在僵果上分生孢子器基部生有密集的菌丝体,即子座,能存活8~10个月,对不良环境有很强抵抗力。翌年春季,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散传播,通过伤口、水孔或蜜腺侵入。白腐菌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可存活7年。

高温高湿气候条件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3~40℃,适温28~30℃,相对湿度95%以上,湿度92%以下不能萌发。白腐病始发期,以病果出现为标志,与坐果后降雨早晚、雨量大小有关,当旬雨量达15毫米,其中最多1次达67毫米,经5~6天潜育即发病。盛发期即病穗达10%,这取决于7月上中旬大雨出现早晚,以果实着色期降雨为依据,当旬降水量达60毫米,经3~4天潜育即可发生。至于持续期决定于雨季结束的早晚。发生时间大致为华中华东6月上中旬、华北6月中、下旬、西北6月下旬、东北6月下旬至7月上旬。

在发病期间遇暴风雨造成伤口多发病重,果实进入着色期和成熟期感病程度逐渐增加,果穗距地面越近越易染病,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杂草丛生、通风不良易发病;立架式比棚架式、双立架比单立架、东西架比南北架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清除地面上的病残组织及杂草。②加强管理。生长季节摘除病果、病蔓、病叶,冬剪时把病组织剪除干净。搞好排水工作,降低园内湿度,尽量减少不必要伤口。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3~4次。因白腐菌抗铜力较强,喷波尔多液防治效果不佳。

葡萄白腐病为害果实症状

葡萄白腐病病枝

枝蔓病斑上生有微小颗粒(分生孢子器)

染病枝蔓易折断

整个果穗染病症状

穗间局部小穗染病症状

果粒萎蔫,呈水浸状腐烂

叶片染病后形成的近轮纹状病斑

叶片染病后叶缘出现的病斑

上一篇:葡萄炭疽病 下一篇:葡萄黑痘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