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

10.2.1 概述

纵隔是一个区域,上从第一肋骨起,下至横隔,两侧为纵隔胸膜。其内含的组织种类很多,发生的肿瘤也各不相同。不同性质的肿瘤都有其好发部位。纵隔肿瘤中多数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获得根治,预后较好。恶性肿瘤占所有纵隔肿瘤的20%~30%,预后较差,多采取包括放疗的综合治疗。

10.2.2 纵隔肿瘤的分类

通常将纵隔肿瘤分为两大类,即原发肿瘤和继发肿瘤。后者较多见,多来自肺癌、乳腺癌以及胃肠恶性肿瘤的转移。原发纵隔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类肿瘤和胸腺瘤最多见,三者共占75%左右,其它纵隔肿瘤仅占5%左右(表10-1)。

表10-1 常用纵隔肿瘤的分类

10.2.3 鉴别诊断

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其中主要是胸部X线片及CT扫描,可以准确地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密度及其与周围器官组织的相互关系。值得提出的是,许多纵隔肿瘤都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图10-5)。临床上常结合其症状体征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图10-5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

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很重要,其中包括纵隔肿块的特点,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病人的年龄、性别等(表10-2)。对某些纵隔肿瘤,如果详细认真的检查仍不能确定其良、恶性者,可根据病变的发展进行试验性放疗,剂量为1000~ 2000cGy/1~2周,这样可根据纵隔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帮助诊断,如恶性淋巴瘤及部分胸腺瘤由于对放射线高度敏感,因而治疗反应明显,而神经源性肿瘤及畸胎瘤等的放射敏感性低,肿瘤退缩较慢。但纵隔肿瘤的最后诊断必须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

表10-2 纵隔良及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10.2.4 治疗问题

多数纵隔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临床上适于单纯或术前放疗的纵隔肿瘤主要是恶性淋巴瘤和胸腺瘤。请参见有关章节。

上腔静脉综合征 原发或转移性纵隔肿瘤,影响头颈及上胸部静脉回流时会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SVCS的病人中至少80%由恶性肿瘤所致,其中至少75%的恶性SVCS由肺癌造成,其余的15%~20%由淋巴瘤引起。其它原因包括胸腺瘤、胃肠、睾丸肿瘤的纵隔转移等。

临床上典型的恶性SVCS常表现为面颈部水肿、多血症、胸部、颈部静脉曲张、上肢水肿,病人常有胸闷、呼吸不畅或困难,易疲劳等症状。

20%的SVCS病人诊断明确。X线胸片常能发现纵隔肿块、纵隔增宽。CT横断扫描可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等。

鉴于恶性SVCS会危及生命,即使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也应尽早开始治疗。首选的方法是放疗,射野包括纵隔及可见肿块,分次量100cGy/次,三四天后可改为150~200CGy/次,总量达3000~5000cGy不等。治疗开始的2~5天内可同时服用利尿剂如速尿等。70%的肺癌和95%以上的淋巴瘤放疗后症状可明显缓解。目前也有人主张合并使用激素或化疗以加速症状的缓解。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极高,一般不予采用。

上一篇:概述 下一篇:治疗原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