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功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韩非
  •   【原文】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 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穷之令, 故日明主。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豁,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 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 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 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 若车,事若。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已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圣人德若 尧、,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如此,故太山之功长立 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译文】

      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条 件有四:一是天时,二是人心,三是技能,四是势位。不顺应天时,即使是十个唐尧一样的明君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天长出一个穗来;违背人心,即使是孟贲、夏育一 样的力士也不能尽力。所以得天时的人,就是不去努力,庄稼也会自然生长;得人心的人,不必督促,人们也自会尽力;依靠技能,不必催促,人们自会尽快去做; 有了权势地位,不用追求,名声自会远扬;像水一样自然流动,像船一样在水面上飘浮。掌握自然之道,行使通行无阻的法令,所以叫做英明的君主。

       有才能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制服无德无才的人。所以在高山之上树立一个一尺长的木桩,就可以面对着千丈的深涧,这并不是木桩长,而是位置高。夏 桀是天子,就能统治天下,并不是因为他贤良,是权势太重的缘故;如果唐尧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就连三户人家也管理不了,不是因为唐尧不贤,是地位太低的缘 故。三万斤的货物有了船就可以浮起来,几钱几分重的东西没有船就会沉下去,这不是说三万斤轻而几钱几分就重了,这是有权势和没有权势的区别。所以短小的东 西可以居高临下,是因为它的位置高;无德无才的人可以制服贤能,是因为他有权势。做君主的,天下合力一致拥戴,所以他地位安稳;众人同心一致拥立,所以他 地位尊贵。人臣发挥自己的专长,尽自己的所能,这就叫忠。尊贵的君主驾驭着忠心耿耿的人臣,长乐久安的局面就会出现,君主的功名也会远扬。名声和实际功业 是相互依托而成的,形体和影子是相互对应而出现的,所以君臣的欲望和想法都是一致的,只是各自的工作不同而已。君主愁的是无人响应,所以说:一只手独拍, 即使再快也无声,人臣所忧虑的是不能专于一职。所以说:右手画圆,左手画方,就无法同时完成。所以说:治理最好的国家,君主如鼓槌,人臣如鼓,技能如车, 事物如马。所以,人有多余的力量,很容易响应君主的召唤;有多余的技能,就很容易办好事情。建立功业的人能力不足,亲近的人忠信不足,成名的人总认为自己 的权势不足,近的不亲,远的不来结交,那么君主的名声就和实际不相符合了。圣人的道德如同尧、舜,行为如同伯夷,然而他的势位不为人们所拥戴,功业就建立 不起来,名声也得不到。所以古代能够获得功名的人,是有大家的帮助,有左右的人对他的忠诚,有远方的人赞誉他的美名,有有地位的人拥戴他的权势。这样,像 泰山一样的功业会长远地树立在国家之中,而日月一般的名声永久昭著于天地之间。这就是唐尧所以能够南面称帝而保持名位,虞舜所以北面称臣而建功立业的原 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