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三守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韩非
  •   【原文】

      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人主不心藏 而漏之近习能人,使人臣之欲有言者不敢不下适近习能人之心,而乃上以闻人主。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爱人,不独利也,待誉而后利之;憎人, 不独害也,待非而后害之。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恶自治之劳惮,使群臣辐凑用事,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此谓三守不完。 三守不完,则劫杀之征也。

      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人臣有大臣之尊,外操国要以资群臣,使外内之事非己不得行。虽有贤良, 逆者必有祸,而顺者必有福。然则群臣直莫敢忠主忧国以争社稷之利害。人主虽贤,不能独计,而人臣有不敢忠主,则国为亡国矣。此谓国无臣。国无臣者,岂郎中 虚而朝臣少哉?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人主听之,卑身轻国以资之;事败与主 分其祸,而功成则臣独专之。诸用事之人,一心同辞以语其美,则主言恶者必不信矣,此谓事劫。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三守不完,则三 劫者起;三守完,则三劫者止。三劫止塞,则王矣。

      【译文】

      人君要有三守。三守完备,国家才能安定,自身才能显 荣;三守不完备,国家就会有危险,自身也难以保全。什么叫三守?人臣有议论执政大臣的过失、掌权人的过错、由于沽名钓誉而晋升的人的隐情,君主不能藏在心 中而透露给近侍奸人,致使大臣想要进言而不敢,不得不先曲从近侍奸人的心意,然后才能向君主进言。于是端方正直的人无从进见,而忠心耿耿的人就日渐疏远。 君主喜爱一个人,不是独自去奖掖,要等到大家都称赞他以后才奖掖;憎恶一个人,不是独自去惩处,要等到大家议论之后才惩处。这样,君主就没有威严而大权就 落到左右亲近之臣的手里了。君主怕亲自处理政务劳苦,使群臣都聚集到掌政大臣那里,于是大权旁落,生杀予夺的大权都落到大臣手中,这样,君主就受到侵害 了。这就叫做三守不完备。三守不完备,就是被劫被杀的先兆。

      大凡劫持有三种: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人臣有了大臣的显要地位,在外 操持国家的枢要以取得群臣的信赖,使内外一切事务非他不行。国家尽管有贤良之人,然而不顺从他的就一定会得祸,顺从他的就一定会得福。这样,群臣就没有谁 再去忠君忧国而为国家的利害敢言直谏了。君主即使是贤君,也不可能独自做决定,而人臣又不尽忠,这个国家就要灭亡了。这就叫做国家没有朝臣。国家没有朝 臣,难道是侍从空虚朝臣太少了吗?群臣拿着国家的俸禄,豢养着个人的党羽,做着苟且营私的勾当而不为国家效忠,这就叫做明劫。骗取君主的宠信,独掌国家大 权,借外力以制服国内的势力,夸大祸福得失的形势,以迎合君主的好恶。君主听了,降低身份去恳求他,把国家轻率地托付给他;事情失败了,把祸害的责任与君 主共同分担;事情成功了,他就独吞其功。当政的大臣,异口同声地称颂他的才干,就是有人说他不好,君主也肯定不会听信,这就叫做事劫。至于执掌刑狱的,主 管禁令刑罚的,这些都由他们来独断,这就叫做刑劫。三守不完备,三劫就会滋生;三守完备,三劫就会停止。三劫停止、灭绝,天下才会统一和兴旺。

    上一篇:第二十节 解老 下一篇:第十八节 南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