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太祖赵匡胤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5 属于:寇准
  •   我们知道,宋朝是一个比较衰弱的朝代,它从来没有收复北方的失地,真正统一中国宋代怎么会这样软弱?这要从宋朝初建说起。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927~976),涿州(今属河北)人,父赵弘殷,母杜氏。公元960年开国称帝,在位17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庙号"太祖"。他在位期间,统一南北,加强集权,发展经济,其文治武功,堪称显著。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战将,自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赵弘殷也就开始受到冷落,家境日益艰难。赵匡胤21岁那年,决心到外面闯荡一番。

      后汉乾祐二年(949),赵匡胤来到河北邺都,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的手下,做了一名士兵。次年,郭威发动兵变,灭亡了后汉,建立起后周王朝。赵匡胤也因战功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负责宫廷禁卫。

       后周显德元年(954),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位称帝,是为周世宗。赵匡胤就随之被调到中央禁军任职。同年二月,北汉对后周发动进攻,赵匡胤随周世宗 前往迎敌。双方部队在高平(今山西晋城东北)展开激战。战斗危急时刻,赵匡胤对部下高喊"主危臣死,拼死效忠的时候到了",带领两千骑兵冲入敌阵。北汉军 队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军队终于转败为胜。

      赵匡胤以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周世宗的进一步赏识。战后,他不但被 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而且还被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在赵匡胤的亲自主持下,后周禁军完成了汰除老弱、调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诸军 三项工作。在这次整顿禁军的过程中,赵匡胤将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人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任基层将领,同时又主动与其他中高级 将领交结,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结拜为义社十兄弟,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

       从后周显德三年到显德五年(956~958),周世宗对南唐前后发起过三次进攻,在整个战役中,赵匡胤因功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自南唐 战役以后,赵匡胤又将赵普、王仁瞻、楚昭辅、李处耘等文人罗致麾下,成为心腹幕僚。此时,他自己也开始留意经史,一改从前那种不喜书的草莽作风。

      周世宗死后,其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后周王朝随即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人主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

       显德七年(960)正月,赵匡胤出兵迎击入侵的辽与北汉的联军。当天下午,大军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刚安顿好,有一个自称通晓天文的军校就指着 西面的太阳叫道:天边有两个太阳,正在搏斗,并对赵匡胤的亲信幕僚楚昭辅说:一日克一日,这是天命。二人煞有介事地一问一答,引起了周围士兵的注意,大家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军中都知道"一日克一日"这件事了。

      当晚,赵匡胤亲信郭廷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石守信和王审琦掌管好京城内外大 门。次日天刚亮,忙得一夜未眠的赵普、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在门外将校的阵阵呼喊声中将赵匡胤拥出寝室。只见将校们手握刀剑,挤在院子里,齐声高喊:"诸 军无主,愿策太尉(对高级军事长官的尊称)为天子。"赵匡胤未来得及回答,一件象征着天子服饰的黄袍就披在了他身上,众将校统统跪拜,高呼"万岁"。这就 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驿兵变"。

      赵匡胤当即接受拥戴,宣布军纪,随之火速回师开封,在早已等候在京城的石守信等人的配合下迅速控制了局势。事已至此,柴宗训无计可施,只得召集百官,宣读了别人几天前就准备好了的"禅位制书",将帝位让给了赵匡胤。第二天,赵匡胤宣布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

       赵匡胤初登大位,人心不稳,众臣都认为应采取以稳定京城、笼络后周旧臣为主的方针,以静制动。因为"京城若乱,四方必转生变","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 自然静谧",所以,赵匡胤对后周旧臣实行了官位依旧、全部录用的政策。为了保证对后周旧臣笼络和收买的成功,对于那些恃势欺凌旧臣的新贵们,赵匡胤毫不留 情地严加处理。京城巡检王彦升是当年兵变入城时的先锋,自恃拥立有功,横行不法。一天半夜,他以巡检为名,去敲宰相王溥的门,吓得王溥"惊悸而出"。结果 王彦升被贬为唐州刺史。赵匡胤的这些做法,对稳定后周旧臣的情绪,缓解他们对新王朝的疑惧,使他们放心地为新王朝服务,起了很好的作用。

       但不是所有的周旧臣都被笼络了。建隆元年(960)四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举兵反宋。北汉又出兵南下,声援李筠。扬州李重进也准备起兵响应李筠。面对这 种复杂局面,赵匡胤先传话给李重进,要与他永保富贵,誓不相负,然后亲自出马征讨李筠,不久宋军就越过太行,大败李筠于长平。李筠走投无路,自焚而死。同 年十月,赵匡胤又亲率大军征服了扬州李重进。至此,宋王朝与后周旧臣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

      建隆二年(961)六月,赵匡胤 的母亲皇太后杜氏病中问一直在身旁侍奉汤药的长子说:"你可知道你为什么能做天子吗?"赵匡胤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应付道:"这都是先世和太后积德积功 的结果。"太后严厉地说:"你能做天子,那是因为周世宗死后继位的国君年幼的缘故,如果当时是一位成年人继位的话,你能当上天子吗?我想将来你传位时,就 应当传位于你弟弟光义,立年长者为国君,是社稷之福呀!"赵匡胤哭着答应道:"一定按您的吩咐办。"于是由赵普当场记下太后遗嘱,藏于金匮之中,这就是所 谓的"金匮之盟"。

      为了削夺武将们的兵权,太祖赵匡胤还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精彩一幕。一日晚朝后,赵匡胤将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 高级将帅留下,设便宴招待他们。酒到半酣,赵匡胤慨叹道:"若没有你们出力相扶,我哪能有今天,你们的功德,我是永远不会忘的。可是做天子也太难了,远不 如做节度使时快乐。自做了皇帝后,我可没睡过一夜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赵匡胤一字一顿地说:"这还不明白,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一听这话里 有话,石守信等人吓得慌忙站起来说:"陛下为何口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再有贰心?"赵匡胤说:"那也未必!纵使你们无异心,可你们手下的人呢?一 旦他们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这皇帝怕也不行吧?"这一番话直把石守信等人给说懵了,不知如何表白才是,只得请皇上给指一条路。赵 匡胤长叹一声说道:"你们为何不释去兵权,买上一批好田宅,为子孙们留下一份产业,家中多置一些歌儿舞女,天天饮酒作乐,快活地过完这一辈子呢?这样一 来,我们君臣之间就再也不用互相猜疑了,上下相睦相安,这该有多好!"石守信等人很感激地说:"陛下为我们想得这么周密,这么长远,真如同对待亲生骨肉一 般!"第二天,他们都上书称自己有病,不适宜领兵征战了,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对他们大加赏赐后,安排他们到地方州郡去作节度使去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