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忠翊运 定策元勋
这三个诏书后人 颇多议论。因为他一方面给史弥远升左丞相,给史弥远的子女升官;另一方面又给史弥远的政敌真德秀复官。这种相互矛盾的做法究竟包含什么玄机,不好琢磨。人 们也许可以在史弥远去世后十二天就宣布明年改元"端平"二字得到点启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理宗对史弥远是感恩的,所以史弥远逝世时辍朝三日,"赠中 书令,追封卫王,谥忠献"。户部赙赠银缗以千计,内帑特颁五千匹两,遣使祭奠。灵柩回乡时,又遣礼部致路祭于都门外,赐纛、佩玉、黝□。但当时没有给史弥 远撰"神道碑"。理宗亲撰的"公忠翊远,定策元勋"碑是史弥远逝世后二十年才立的。这时理宗已到"知天命"之年了。也许是他回首往事,颇有感慨。想当初, 他本想以一碗水"端平"开局,期定能开太平盛世之"端"。没想到,他一开步就在"收复三京"上摔了一大跤,七万八千大军(淮东之师五万,淮西之师二万八 千,这是战兵。后勤兵员不计在内)北上取汴(今开封)。结果西取洛阳的淮西军二万八千人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三百人。总共死伤军民十余万。"收复三京"以大 败告终。事见《齐东野语》中的《端平入洛》。理宗不得不下诏"罪己"。如果史弥远在,是绝不会发生这样的战略性失误的。史弥远健在时,临安从未有过大饥。 但"端平"不久,嘉熙四年(1240)一月"临安大饥,饥者夺食于路,市中杀人以卖"。理宗只好下诏"罪己"。该年江浙与福建大旱,又加蝗灾,赤地千里, 遍地饥荒,道殣相望,富者十室九空,甚至"阖门饥死,相率投江"。理宗又只好自己出来下诏"罪己"。当年,淮东李全之乱,矛盾全由史弥远处理,他的江山坐 得安安稳稳、太太平平。但到他手里,端平三年(1236),由于他亲自任命的襄阳帅赵范处事不当,襄阳叛归蒙古,襄阳军四万七千,财粟三十万,军器二十四 库全亡,弄得他又不得不下诏"罪己"。从"端平"更化开始,不到七年他就五次下诏"罪己",这皇帝实在不好当。
二十年来,理宗满以为 自己一碗水端平,就可以左右逢源,取得对立双方的共同拥护。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其结果却是朝内"各分朋党,互持己见,交相捭阖,阴肆排倾"。内斗越演越 烈。朝臣与"三学"呼应,大闹学潮,"三学之横"创历史之最。本来高喊维护皇权、"臣等不忧敌国之势盛,而忧陛下之势孤"的人,一旦其代表人物上台,到了 中书,马上就向他提出"政事当常出于中书,毋使旁蹊得窃威柄"。
史弥远逝世的时候,南宋的国土无缺。但到了他的手里,外患频频,国土 日蹙。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理宗才想起了当年的"顾命大臣"史弥远对自己是多么的忠心耿耿,对政事的处理是多么的稳健练达。所以这个时候为史弥远写这一碑 文,虽然文笔不能称为"大家""一流",但却是他经过20年反思后的产物,是他本人真实感情的流露。
关于理宗给史弥远亲制"公忠翊 运,定策元勋"碑文一事,《宋史·史弥远传》和《宋史全文·理宗纪》都有明确的记载。自宋以来,这个巨大的石碑一直矗立在四明(今宁波)大慈山史弥远的墓 前,至清乾隆时,碑已仆地,正面没土中,现已荡然无存。但有碑文至今仍然保留在《鄞县通志·文献志》与录善堂史氏宗谱中,为我们了解史弥远提供了一份极宝 贵的历史文献。
理宗给史弥远进太师左丞相的制命
师傅导之教训,先生所以迪厥。官老成重以典型天下,所以资其智乃 眷旧学。时谓元勋,谋和祖宗之心,名载鼎彝之器。申颁赞策,播告中外。尔右丞相兼枢密使、魏国公史弥远淳大而清明,方严而信厚。出则秉乎旄钺,入则总我钧 衡。文武兼备,其才夷险,能致其力,毕公之弼四世三纪于兹。傅说之总百官,万邦其乂,是用登之论道,倚以经邦。以帝者之师臣,谋议庙堂之上;以天下之大 老,制驭彝鲁之情。庶几有为,底于极治。可进阶太师、左丞相、仍兼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余如故牒。
按:这个"制命",讲史弥远品德淳厚清明,为人方正严肃,忠实守信,文武兼备,才能奇高,以毕生精力,辅佐我赵宋王朝"四世三纪"。它把史弥远比作殷周时的贤相傅说,由于其出色的工作使社会进入"极治"——非常太平时期。
理宗赐太师左丞相卫国忠献王御制碑文
绍定六年冬,十月甲申,太师保宁昭信军节度使致仕,会稽郡王史弥远,薨于易地之正寝。朕不视朝者三日,册赠中书令,追封卫王,谥忠献。吊奠并如礼。子宽 之等以十二月十二日奉王柩东归,遣礼官祭于都门之外,赐纛、佩玉、黝□。端平元年三月壬辰,葬鄞之大慈名山,距今二十年而隧碑未立,朕甚愍焉。尝评越王浩 在绍兴辅导我孝宗自为皇子以即皇帝位,卫王史弥远在嘉定辅相我宁考暨立朕为皇子以即皇帝位,再世定策,勋名辉煌,自古乔木世臣未之有比。然孝宗以歧嶷之 姿,仁孝闻天下,故高宗揖逊如尧之于舜,则王父之为力也易;朕嗣守宗藩,虽以小心抑畏上简宁宗恭圣之心,然凉菲何敢望孝宗!故先皇顾命如成王之于康王,则 王之为功也难。此固天下万世之公言,朕不得而私也。王父子宰相,三世皆至公师。仲子为枢臣,季子今为从臣。有子有孙,衣冠相望者七叶。非但阀阅之盛,实为 邦国之光。于是茂实荣华甲于天下,其后将方兴未艾,韩吕父子兄弟殆不足多也。乃迹其世次、官秩、岁月与夫系天下国家之大事者,刻诸翠琰,昭示来世,因名其 额曰:公忠翊运、定策元勋之碑。
上一篇:一个核爆炸式发展的家族
下一篇:二十六年辅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