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宁锦再胜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2 属于:袁崇焕
  •   明军在宁锦建立的防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辽西军事防御系统。先是,明朝在辽东陆路设镇、路、卫、所、堡防御体系。明朝辽东都司共设有两个镇,辽河以东 为辽阳镇,辽河以西为广宁镇。明失陷辽阳镇和广宁镇之后,其陆路防御体系被后金军打破。明朝为阻遏后金军南犯,需在关外辽西走廊建立一道从山海关、经宁 远、到锦州的防御系统,这就是关宁锦防线。关宁锦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从山海关到宁远,约200里;北段,从宁远经松山、锦州至大凌河,也约200 里。关宁锦防线是以山海关为后盾总枢、宁远为中坚关城、锦州为先锋要塞,诸城堡台成为联防据点的串珠式防线。早在宁远之战以前,当时的明辽东经略高第主动 撤离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城堡,使得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即宁远到锦州的防线未能巩固,且遭破坏。幸好袁崇焕坚守宁远,取得 宁远大捷,保住了关宁锦防线南段的关宁防线。袁崇焕在取得宁远大捷后,奏报旨准,集中力量,建立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宁远到锦州的防线,防御后金进攻。

       宁远保卫战取得重大胜利后,功臣袁崇焕、满桂等人都受到了加官晋爵的奖励。天启六年二月初二,袁崇焕晋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驻守宁远,全权 负责关外军务。到三月初九,又兼任辽东巡抚,山海关军务一并纳入其管辖范围。满桂、赵率教晋升为总兵。袁崇焕的家人、点炮手罗立也升为把总。

       在这段时期中,皇太极进攻朝鲜,打了几个胜仗后,朝鲜投降,订立了对后金十分有利的和约,每年从朝鲜得到粮食、金钱和物品的供应。皇太极本来提出三个条 件:割地、擒毛文、派兵一万助攻中国。朝鲜对这三个条件无法接纳,但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后金的要求。同时在此后的明清战争中,朝鲜改守中立,使后金去了后 顾之忧。

      在皇太极对朝鲜用兵之时,袁崇焕则加紧修筑锦州、中左、大凌河三城的防御工事,派水师去支援皮岛的毛文龙,另派赵率教、朱梅等九员将领率兵九千,进兵三岔河,牵制后金军,作朝鲜的声援。但朝鲜不久就和后金订了城下之盟,赵率教等领兵而回,并未和后金接触。

      皇太极无法和明朝达成和议,却见袁崇焕修筑城堡的工作进行得十分积极,时间越久,今后的进攻就会更加困难,于是决定"以战求和",对宁远发动攻击。

      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五月初六,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借口,亲率数万军队,谒堂子,出沈阳,举兵向西,进攻宁(远)锦(州)。

      袁崇焕得到后金兵已过辽河的哨报后,立即部署: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锦州防务:以副总兵左辅统金国奇为左翼,以副总兵朱梅为右翼,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东西策应,镇守太监纪用驻锦州。其他相关事宜,做了相应安排。

       初九,皇太极率兵到达广宁的旧边,命贝勒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护军精骑为前队,攻城诸将率绵甲军等携云梯、挨牌诸器械为后 队,亲自同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领大军居中,八旗三队,贯而行。后金军行进,分为前、中、后三队;作战,则列为左、中、右三 路。初十日,皇太极至广宁。后金军士捉获明军哨卒,经讯问得知:右屯卫以百人防守,小凌河、大凌河虽修城未竣也有兵驻防,锦州城修缮已毕、步卒3万人。 皇太极命乘夜进军,轻取右屯卫城,直奔大凌河城。

      十一日,后金军由纵向的前、中、后三队,调整为横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极亲自 率两黄旗和两白旗兵为中路,直趋大凌河城;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贝勒硕讬及总兵官、固山额真等,率两红旗和镶蓝旗兵为右翼,直趋锦州城;三大贝勒莽 古尔泰率正蓝旗兵为左翼,直取右屯卫。中路皇太极军逼近大凌河城,时城工未竣,守城兵撤往锦州。左翼莽古尔泰军逼近右屯卫,时城工也未竣,守军逃遁,奔向 锦州。后金军轻取大凌河、右屯卫两城后,三路大军,会师锦州,距城一里,四面扎营。

      锦州激战后金兵进抵锦州城外,四面扎营布兵,将锦州城严密包围。时明太监纪用、总兵赵率教驻锦州,负责筑城、守城。当后金兵将至时,左辅等人,撤入锦州,凭城固守,准备抵抗。沿边小堡,也都撤兵,归并大城,坚壁清野,合力御敌。

       锦州城,即广宁中屯卫城,位于小凌河与哈喇河之间,北依红螺山,南临辽东湾,地处险要,势踞形胜,为明关宁锦防线的前锋要塞。先是,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指挥曹奉修筑。城周围五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十二年(1476),都指挥王锴增广南北四十五丈、东西九十五丈。弘治十七年 (1504),参将胡忠、备御管升并城南关,周围六里一十三步,形式若盘,俗称之盘城。池深一丈二尺,宽三丈五尺,周围七里五百七十三步。城门为四:东宁 远,南永安,西广顺,北镇北。天启七年(1627)春,袁崇焕遣官督班军缮竣锦州城。锦州城由内监纪用和总兵赵率教驻守,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为左、右 翼,统兵三万,凭城御敌。时"总兵赵率教惩浑河、沈阳之事,不纳溃兵"。后金将收降台堡降卒两千纵还锦州,但赵率教坚拒降卒不许进城。

       十二日,纪太监和赵总兵派官到后金军大营,商谈议和。先是,明军对后金来犯,备中有虞。所谓备,就是缮城整军,治械储粮;所谓虞,就是夏季敌军来犯,出 乎预料。辽东巡抚袁崇焕在锦州被围九天之前,疏称:"无奈夹河沮洳,夏水方积,未可深入,而夷且聚兵以俟也;水潦既退,禾稼将登,况锦州诸城一筑,又东虏 之必争。"即认为后金必定来攻,但约在秋稼登场、水潦退后的秋冬季。后金军突然围城,明朝辽军准备不足。所以,纪太监和赵总兵遣官往皇太极大营议和,拖延 时间,以待援兵。

      纪用和赵率教派出守备一员、千总一员,缒城而下,到后金大营,谈判讲和。皇太极冀望锦州不战而降,轻取胜利,便以礼 接待来使。皇太极对锦州来使强硬地表示:"尔欲降则降,欲战则战!"并给纪用、赵率教写了回书,称:"或以城降,或以礼议和。"信带回后,迟不见复。皇太 极下令攻城,锦州激战,终于爆发。

      同日中午,开始锦州攻守激战。此战,明总兵赵率教奏报:后金军"分兵两路,抬拽车梯、挨牌,马步轮 番,交攻西、北二面。太府纪用同职及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躬披甲胄,亲冒矢石,力督各营将领,并力射打。炮火矢石,交下如雨。自辰至戌,打死夷尸,填塞 满道。至亥时,奴兵拖尸,赴班军采办窑,(以)木烧毁,退兵五里,西南下营"。《清太宗实录》记载:"午刻,攻锦州城西隅。垂克,明三面守城兵来援,火 炮、矢石齐下。我军遂退五里而营。遣官调取沈阳兵。"皇太极初战失利,派人到沈阳调兵增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