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褐刺蛾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20 属于: 豆类蔬菜病虫原色图谱
【学名】: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

【别名】:褐刺蛾、桑刺毛虫

【介绍】:

桑褐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主要危害大豆等豆科蔬菜以及葡萄、桃、梨、苹果、银杏、杨柳等果树苗木作物,分布在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及河北陕西、.....等省。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毫米,翅展31~39毫米,土褐色至灰褐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有1条暗褐色的弧形横线,两线内侧衬影状带,外横线较垂直,外衬铜色斑纹不清晰,仅在臀部呈梯形。在体色、斑纹上,雌蛾比雄蛾的浅。

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毫米左右,呈长方形,肥大,体色多变。在豆类蔬菜上常见的幼虫为翠绿色微带黄色,头顶有倒“八”字黑纹和1对黑点,具天蓝色背线和灰白色亚背线,背线各节前后各有1对黑点,亚背线各节有1对突起,突起上着生枝刺毒毛,其中以后胸及第1、5、8、9腹节上的突起为最大。

蛹:茧蛹,椭圆形,灰褐色。

发生特点

全国各地年发生2~4代不等,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枝或树干附近土壤中越冬。在浙江地区年发生2代,翌年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6~7月为第1代幼虫危害期,8~9月为第2代幼虫危害期,10月后开始越冬。3代区成虫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

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卵多成块产于叶背,每只雌蛾平均产卵300多粒。初孵幼虫在叶背群集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危害,咬食叶片呈不规则形缺刻,严重时仅剩叶柄、叶脉,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防治要点

①人工消灭越冬茧。可在秋、冬季修剪时随手敲碎枝干上的越冬虫茧。②人工捕杀幼虫。发现幼虫群集危害,及时摘除虫叶。③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可用东方红电子灭蛾灯诱杀。④利用天敌。施放赤眼蜂等寄生蜂,每公顷施放3000只就可收到良好效果。⑤生物防治。在谢花期喷洒微生物制剂,可用8000IU/mg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0亿孢子/克的青虫菌1000倍液,或白僵菌300倍液,加入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治效果。⑥药剂防治。幼虫发生盛期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5%天诺1号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2000~2500倍液等。

桑褐刺蛾的幼虫及其危害大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