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的故事:源远流长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7 属于:朱震亨
  •   朱丹溪学贯医儒。前述知他早年从学于理学大家许谦麾下,许谦为宋朝理学名师朱熹的四传弟子,朱丹溪为许谦之得意高足。后习医,投师罗知悌。罗氏系金元 时期北方杰出医大家刘河间的再传门人,有感到朱氏求学至诚,悉传其技。朱丹溪可谓学有渊源,饱承师教。虽然老师们在各自领域卓建成就,朱丹溪也得到了他们 的真传,但朱丹溪并没有满足于咀嚼前贤种下的现成果实,而是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广泛实践,以前人为基础,进一步创新,建立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理论学说(如"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相火论",体现于治疗上的"滋阴降火"及有关气、血、痰、郁等杂病辨证施治的法则与方药)。他的理论一经问世,传 遍大江南北,得到当时及后世医家的赞同,翕然从之者无以计数。朱丹溪的家门前更是往来繁忙,求医拜师者络绎不绝,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弟子,也给人们留下 了一段段师生情谊的佳话。

      浦江九灵山戴士垚的母亲患病久治不愈,戴氏家境不错,不惜花钱遍请周围的名医。银钱花费数以万计,所请的名 医也不在少数。但医生开的药饵多是附子、灵砂之类的辛燥、金石重坠之品。老夫人服用之后,病情日益加剧。后来遇到朱丹溪,始知以前用药完全错了。然而积重 难返,老夫人病体年老衰竭,最终未能痊愈而去。

      母亲未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而逝,士垚痛心疾首,感到莫大的愧疚。于是发愤学医,他率领 两个儿子思恭、思温同拜朱丹溪为师。不幸士垚英年早逝,而他的儿子思恭子承父志,脱颖而出,以医名著称于世。宋濂在其文集中写道:"先生(指朱丹溪)之弟 子虽众,得其真切者,惟仲积(士垚字仲积)父子为优。仲积不幸早逝,原礼(思恭字原礼)以其学行于浙之西。"

      戴氏父子三人是在朱丹溪高超医术感召下从医的,其影响力可以想见。戴思恭凭借自身的才智敏慧与努力实践,从游于朱丹溪先生,将其学识传承下来。丹溪学说由此得以继承,发展与完善。就像家乡的溪水,有源而来,溪溪汇融,奔向远方。

       戴思恭,字原礼,生于儒家。学医之前习闻礼之训。早年即有志于天下。他与父亲及兄弟受业于朱丹溪时刚好20岁。为了求学,他从家乡浦江徒步行至义乌。 朱丹溪不慢待自己的学生,更注重弟子的才华。戴思恭敏悟过人,深得先生的倾心。学生用心也笃,先生传授也真,思恭终于出类拔萃,没辜负老师的希望。思恭跟 朱丹溪前后20余年,世人皆以他为朱丹溪高第弟子,是其学术传人。

      戴思恭著作较多,有《推求师意》、《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及校补《证治要诀》,《金匮钩玄》也是总结朱丹溪学验之作。

       思恭在朱丹溪"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的基础上,对气、血,生理、病理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了气火失常及阴血匮乏的机制和病变,有补于丹溪学 术,且不乏独到之见,对后世气血理论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朱丹溪在临床擅用滋阴降火之法,后世医家学而不得法者往往矫枉过正,执用寒凉药物,形成另一种流 弊。戴氏得师真传,又兼采其他各家之长,用药取法圆融,不偏寒凉,与株守丹溪门庭者确有高下之别。

      戴思恭学成之后,医名远播。作为名 医,他常被召至南京,在南京城他注意到有一位医家总是户前病人盈门,酬应不暇。他心生好奇,便不露身份前往堂中观察,见诊所按分发药,与别处没有两样,他 心中的疑惑不得其解,以后又去了几趟,偶尔碰见一病人取药出来,即追上前询问看病抓药有何特殊,那人答曰:大夫嘱咐临煎药时,放入一块锡。戴思恭大为惊 讶:从来未闻此说。于是上门讨教,医家告诉他此出自古方。思恭找来原书仔细核查。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原来医家误将"锡"字认作"锡"。锡,糖之意。 锡若长期服用可致中毒。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思恭未作迟疑,急往那医生家予以纠正。

      明洪武年间,戴思恭被朝廷征为御医。受到太祖皇上 的厚爱。当时燕王得瘕疾,太祖派思恭去医治。思恭问及燕王以往病史,发觉应用的药物皆正确无误,为什么不见疗效呢?于是又问燕王平时有何嗜好,燕王回答: "平日爱吃生芹菜。"思恭醒悟过来,我明白了。燕王腹中有寄生虫,故改嗜辛香之僻。思恭投下一剂驱虫药,果然夜里暴注下池,排出很多虫子。从此燕王之疾顿 然消失。

      晋王忠重病,经过思恭的治疗症状消除。过后不久,晋王病情复发而卒。太祖因而动怒将王府众医逮捕准备处置。思恭闻讯,向太祖 进言:"臣以前奉命为晋王治病,晋王即告曰‘此病虽暂时得缓,但毒在膏肓,再发作就无法挽救’。此事后果晋王惠预料在先。"听了思恭的奏禀,太祖未继续追 究大家的责任,众医免于一死,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生病,医官因治疗效果不佳均被治罪。唯一思恭例外。太祖召他至病榻前说:"汝为仁义之人。"太 祖驾崩,太孙继位,提升思恭为太医院判。

      戴思恭无论在朝延抑或民间,他的医术都得到交口称赞。无怪乎《明史·方技传》评价他:"无愧其师。"

      戴思恭的弟弟戴思温同为朱丹溪弟子,《浦江县志》记载他行医于吴楚、淮阳、齐鲁等地。他与公卿往来甚多,但医名却较其兄相去有距。

       赵氏兄弟也是朱丹溪学生中的佼佼者,哥哥赵良本,弟弟赵良仁。赵氏兄弟与戴氏父子先后拜朱丹溪为师。赵良本,人称太初子。他不仅从朱丹溪那里学到许多治 疗疾病的本领,在老师潜移默化熏陶下,淡泊名利,对贫困病人尤为同情。穷人求医,多免费看病赠药。朝中监察御史鉴于他精通医学,举荐他做官,太初子笑而推 辞不就。

      赵良仁与其兄自幼习儒,年轻时就做过官,后弃而从医。《苏州府志》载他:"治疗多奇效,名动浙东西。"撰有《医学宗旨》、 《丹溪药要》、《金匮方衍义》等医著。前两种未见传世,《金匮方衍义》亦未刻印。后来清代医家周扬俊得此书抄本,在原书基础上进行补注,名《金匮玉函经二 注》。此书作为学习中医,研究古医籍《金匮要略》的重要读本广为流传至今。

      朱丹溪众多弟子中另一位出众者名王履。王履少年即通诗文画艺,擅画山水,笔墨秀,布置茂密。后就学于朱丹溪,在医学领域研究有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