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同义词:朱丹溪属于::元朝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震亨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朱震亨

人物生平

从儒转医

因他出生的赤岸镇有一条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学者多尊称朱震亨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 朱震亨自幼聪明,年长者对他都很器重,但他年稍长后却弃而不学,变得崇尚侠气,争强好胜,若乡中望族仗势欺侮,“必风怒电激求直于有司,上下摇手相戒,莫或轻犯”。他36岁时,闻有朱熹四传弟子许谦居于东阳八华山中,“学者翕然从之,寻开门讲学,远而幽、冀、齐、鲁,近而荆、扬、吴、越,皆不惮百舍来受业。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不禁叹道:“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唯侠是尚,不亦惑乎?”于是抠衣往事,就学于许公门下。听其所讲“天命人心之秘,内圣外王之微”,方悔恨昔日之“沉冥颠沛”,不由汗如雨下。自此茅塞顿开,日有所悟。如此数年之后,学业渐成,一日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朱震亨应试书经,但偶遇算命先生,先后两卦均言不利。朱震亨竟以为天命,遂绝仕进之念,以为“苟推一家之政,以达于乡党州闾,宁非仕乎?”于是乃就祖宗所建“适意亭”遗址上,造祠堂若干间,于其中“考诸子家礼而损益其仪文”。又在祠堂之南复建“适意亭”,使同族子弟就学其中。

常为百姓

朱震亨常为百姓挺身向前,凡遇“苛敛之至,先生即以身前,辞气恳款,上官多听,为之损裁”。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大家一起兴修水利,为民谋福。当地有个“蜀墅塘,周围凡三千六百步”,能灌溉农田六千多亩,但因堤坏水竭,屡致旱灾。在朱震亨的带领下,大家协力修筑堤防,并开凿了三条渠道,根据水量而舒洩之,使百姓均得受益。

从医原因

导致朱震亨从儒转医,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他素怀惠民之心,“吾既穷而在下,泽不能致运。其可远者,非医将安务乎?”另一方面,在他30多岁时,母亲有疾,诸医束手,亦使其有志于医。遂取古代经典医籍细细观之,三年而有所得。又过了两载,竟然自己处方抓药,治愈了老母的旧疾。又因其师许谦本不以名利为务,教授学生“随其材分”而定,“咸有所得” 。又说:“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此言正中朱震亨下怀,于是尽焚以往所习举子业,一心致力于医。

昼夜研习

当时盛行陈师文、裴宗元在宋大观年间制定的《和剂局方》(共297方)。朱氏昼夜研习,知其不足所在,但乡间无良师可从,于是治装出游,访求名师,“但闻某处有某治医,便往拜而问之”。他渡过浙江,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后又到定城,始得刘完素的《原病式》和李东垣方稿。但始终未遇到理想的老师。直到泰定二年(1325年),才在武林听说有名罗知悌者,为“宋理宗朝寺人,业精于医,得尽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但性格狭隘,自恃医技高明,很难接近。朱震亨几次往返登门拜谒,均未得亲见,趑趄三月之余。但他心诚意真,求之愈甚,每日拱手立于门前,置风雨于不顾。有人对罗先生祥加介绍 朱震亨的为人与名声后,始获相见。谁知却一见如故。罗知悌对朱震亨说:学医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长沙之书,祥于外感;东恒之书,重在内伤,必两尽之,治疾方无所憾。区区陈、裴之学,泥之必杀人。闻此,朱氏向日之疑尽皆冰释。罗先生时已年过古稀,卧于床上,并不亲自诊视,只是让弟子察脉观色,但听回禀便处方药。随其学习一年之余后,朱震亨医技大进,尽得诸家学说之妙旨。回到家乡,乡间诸医“始皆大惊”,不知他在外边学了多大本事,但看其处方用药,又嘲笑不已,以为不伦不类。但朱震亨正是用这种被众医斥之为离经叛道的方法治愈了许谦的痼疾。四方求治者、求学者盈门不绝。朱震亨总是有求必应,不避风雨,致使贴身仆人均难受其苦,怨声不绝。

整理心得

朱震亨晚年整理自己的行医经验与心得,写成许多著作。临终前没有其他嘱咐,只将随他学医的侄儿叫到面前诲之曰:“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言讫,端坐而逝。

朱震亨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朱氏自创新说,自成一家之言,创立了有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学说,并于杂病提出了以气、血、痰、郁的辨证治疗方法,于医学理论的发挥及杂病的治疗作出了贡献,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此外,流传有关丹溪之书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后人敬仰

朱震亨的坟墓在赤岸镇东行四公里的东朱村,面对八面青山。其坟曾几经修葺,至今香火不绝,表达了后人的深切怀念。

朱震亨的故事

更多 >>
  • 朱丹溪的故事:幼为声律之赋朱丹溪的故事:幼为声律之赋

      元朝。离金华府义乌县城南22.5千米有一个双林乡,双林乡有座蜀山,蜀山溪流环绕,山清水秀,很多村庄依傍着蜀山聚居。这块地方早先人们称它蒲墟, 村里朱姓、王姓人家为多,两个家[更多]

  • 朱丹溪的故事:修筑蜀墅塘堤朱丹溪的故事:修筑蜀墅塘堤

      义乌县南20千米有一口大水塘,名叫蜀墅塘。水塘的大小按成人步计量约周长3 600步。成人一步大概0.8米,折算起来蜀墅塘的周长约为2 880 米。可以想象水塘有近3个标准跑道[更多]

  • 朱丹溪的故事:学有所成朱丹溪的故事:学有所成

      时尚可以是一种潮流,涨潮的时候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汹涌而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都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潮流。社会就是在诸多潮流潮涨 潮落之中不断地更替,向[更多]

  • 朱丹溪的故事:源远流长朱丹溪的故事:源远流长

      朱丹溪学贯医儒。前述知他早年从学于理学大家许谦麾下,许谦为宋朝理学名师朱熹的四传弟子,朱丹溪为许谦之得意高足。后习医,投师罗知悌。罗氏系金元 时期北方杰出医大家刘[更多]

  • 《大胆革新的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全文在线免费阅读《大胆革新的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全文在线免费阅读

    《大胆革新的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第一章 幼为声律之赋第二章 "有恩而严"的家教第三章 为民请命第四章 求学东阳第五章 弃儒从医第六章 武林逢师第七章 倒仓治沉疴第八章 欲攻[更多]

  • 朱丹溪的故事:医泽于民朱丹溪的故事:医泽于民

    朱丹溪   朱丹溪以医济世,救人活命,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在江浙一带他的声望很高,即使一般的地方官吏也不及于他。为此多次受到举荐,但他未曾被官场地位所诱惑,一生为布衣平民。[更多]

  • 朱丹溪的故事:妙医如神朱丹溪的故事:妙医如神

      浙江天台有一姓周的进士,患病恶寒极甚,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这位进士不仅全身蜷卧于大棉被之中,且用厚被拥蒙着整个脑袋。医生来给他看病,都认为属 于寒症,用辛燥温势的附子[更多]

  • 朱丹溪的故事:欲攻先补朱丹溪的故事:欲攻先补

      元统岁癸酉(1333),朱丹溪客居金华。那年他的好友叶仪在秋八月患痢疾。患痢疾的人肚子痛得很厉害,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高热不退,甚至危及生 命。叶仪就是这样,自患病一直未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