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的野史解密
鲍照的野史解密: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北朝诗人。宋元嘉(424年—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
鲍照简介 南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鲍照生平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阅读]
-
南北朝诗词代表人物生平简介:鲍照,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阅读]
-
南北朝诗词代表人物生平简介:鲍令晖,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
鲍令晖,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人,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出身贫寒,但能诗文。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阅读]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开篇犹如巨石投江,激起百丈波澜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此诗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完美的统一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拟行路难.其一》:此诗篇在立意上是比较单纯的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春日行》: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与俊逸的风格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代白头吟》:写正直之士清如玉壶,却不能容于世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这首诗遣词造句极为形象生动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拟古》:此诗在内容上受曹植《白马篇》的影响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咏史》:将统治阶级醉死梦生的生活暴露无遗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发后渚》:作者似乎故意用客观叙述来"冷处理"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日落望江赠荀丞诗》:全诗辞藻细致繁复,笔法健峭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代放歌行》:这首诗可谓味蕴言外,冷峻隽永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鲍照《赠傅都曹别》:这首诗有着浓郁的乐府民歌气息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阅读]
-
李贺《夜坐吟》:此诗与鲍照、李白的同题作品有明显区别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阅读]
-
探索鲍照怀才不遇的一生,他在诗歌上有和成就?
鲍照,字明远,南宋朝时期文学家,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与北周庾信齐名,二人合称“鲍庾” ,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阅读]
-
南北朝大诗人鲍照首创"玉壶冰" 强调自己的"纯洁"
南北朝刘宋王朝有一位大诗人鲍照,写有一首《代白头吟》,开篇就是: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鲍照用“玉壶冰”来自拟,强调自己的“纯洁”。本来冰就很纯了,再加上还...[阅读]
-
鲍照的代表作有哪些?鲍照为何被称为"鲍参军"
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但是他的诗歌在...[阅读]
-
南宋文学家鲍照借助诗歌表达对社会的看法
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但是他的诗歌在...[阅读]
-
出身于寒门的鲍照有哪些成就 鲍照名句有哪些
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但是他的诗歌在...[阅读]
-
南北朝著名文人鲍照的生平简介,鲍照的人物事迹
生平简介 鲍照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 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 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 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 中书舍...[阅读]
-
晚清湘军著名将领 清朝浙江提督鲍照简介
鲍超(1828年—1886年),初字春亭,后改春霆,夔州安坪藕塘(今重庆奉节)人,清朝晚期湘军著名将领。 行伍出身。先从向荣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调充湘军水师哨长。...[阅读]
-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