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盗之神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12-04 属于: 民俗百科

说起偷摸,也称得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还没有完全进化成人的洪荒时代不好讲,但大约有了人类社会以后,就有“原始扒手”出现了,因为人群中总有些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分子存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行当”还挺走红,一些神偷被许多大贵族收用,他们甚至在政治斗争中发挥了大作用。

战国时期,著名“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另三位是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养士三千,其中不乏此类人物。有一次,秦昭王把孟尝君软禁在秦国,他正为买通秦王宠爱的小老婆燕姬而一筹莫展时,一位善偷门客自告奋勇装从狗洞爬进宫中,学狗叫哄过警卫,把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偷出,转献给燕姬。燕姬上替孟尝君说好话,他才得以狱释。这帮人跑到函谷关,天未亮关门未开,又一门客来了个“半夜叫”,闹得群鸡齐鸣,守关者以为天要亮,大开关门,孟尝君一伙慌忙逃了出去。这两位为孟尝君立了大功,不过这类人的名声并未提高,还留下个话把,叫做“鸡鸣狗盗”,这一行还有个雅称“梁上君子”。这是后汉名人陈实赠送的雅号。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屋,趴在房梁上,陈实假装不知,马上把儿孙们喊到屋里集合训话。陈实说:“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这位“梁上君子”听了,大为感动,马上从梁上跳到地下,磕头请罪。

历代神偷不绝于书,明代著名市井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中,就专有一篇《神偷寄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昧戏》,叙述了宋元时的几位神偷传奇故事,其中虽有不少夸张润饰成分,但都有一些生活依据。到民国时,京城神偷燕子李三的传奇,更是脍炙人口。不过,历代神偷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水浒传》的时迁了。

书中说,时迁专干那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人称“鼓上蚤”。只看他这个绰号,就可见其轻巧便捷的程度了。这位生得其貌不扬:

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行步如怪族,行步似飞仙。

他的拿手好戏则是:

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鼓上蚤时迁。

时迁在梁山好汉中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头领,是负责“走报机密”的,排座次排在了八十多位,地位很低。但由于他的猥琐滑稽和神偷绝技,在世俗中却留下了深刻印象,知名度远比一些大中头领高得多。他最露脸的事迹还被编成了戏剧《时迁偷鸡》和《时迁盗甲》,各剧种都搬来演。这样一来,使得虚构人物时迁名声大振,家喻户晓,难怪世俗中的小偷小贼要把他视若神明了。

旧时绍兴还有个有趣的习俗。家里“着贼”即失窃以后,就用稻草扎个人,算是“贼”,“贼”身上再系根绳子,由人牵着,另一个人拿了竹棍在后面一边打草人,一边大骂。骂的当然都是些诅咒和警告威吓一类的话。这一出喜剧叫做“牵贼神”。

可笑的是,人们一面如此恨贼,恶狠狠咒骂,一面却又尊为神明,诚惶诚恐地为其塑像立庙。当然,来贼神庙顶礼膜拜,祈求保佑不被捉住或将窃物拿来酬神的,都是些梁上君子和鸡鸣狗盗之徒,清白人家是不会来的。

大概“贼神庙”的名字太刺耳,所以有些地方的贼神庙便雅称“穆神庙”、“时迁庙”和“迁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