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15 属于: 骨科疾病诊断标准

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是一种医源性疾病,是反复多次臀部肌内注射药物引起的。

(一)流行病学

多发生于儿童时期。由于双侧臀部接受注射的机会往往相等,故多双侧发病。

(二)病因

本病为反复多次臀部肌内注射药物引起。任何注射用药剂都有刺激性,但由于药物分子结构及分子团大小不同,其对人体组织的刺激程度各异。青霉素类药物,特别是钾盐青霉素刺激性很强,反复多次注射,可引起局部化学性炎症,相继发生机化,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形成纤维瘢痕挛缩束带。

常因患儿家长发现步态特殊,坐位双膝不能靠近而来就诊。患儿接受肌内注射抗生素的主要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有56%的患儿同时接受二种或三种抗生素肌内注射。

(三)生理病理

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臀大肌的上半部分肌肉组织发生纤维瘢痕化,肌肉组织完全被纤维组织所代替。病变累及范围2~7cm宽,深度为累及肌肉全层。纤维挛缩带与正常肌肉之间的界限不清,参差不齐。纤维挛缩带的方向与臀大肌纤维走行方向完全一致。

(四)临床表现

1.步态异常,特别是跑步时,双下肢呈外旋、外展状,由于屈髋受限,步幅较小,有如跳跃前进,称此为“跳步征”。

2.站立时,双下肢不能完全靠拢,轻度外旋。由于臀大肌上部肌纤维挛缩,肌肉容积缩小,相对显出臀部尖削的外形,称此为“尖臀征”。

3.坐位时,双膝分开,不能靠拢。

4.蹲位时的体征,有两种表现: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在下蹲过程中,当髋关节屈曲近90°时,屈髋受限,不能完全蹲下,此时双膝向外闪动,划一弧形,然后再靠拢,完全蹲下。另一部分患者则表现为下蹲时双髋呈外展、外旋位,双膝分开,状如蛙屈曲后肢,前一种体征称“划圈征”,后者称为“蛙腿征”这二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是由于病变程度及范围不同所致。后者病变往往较前者重而广泛。

5.髋部弹响,屈伸髋关节时,在股骨大粗隆表面有索带滑过并产生弹响。

6.臀部可能触及一条臀大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挛缩束带,当髋关节内旋、内收时更为明显,其宽度为2~7cm。

(五)诊断标准

依靠明确的臀肌注射病史,并结合特定的临床表现,可有效作出诊断。此外,骨盆X线,可见“假性双髋外翻”股骨颈干角大于130°,股骨小粗隆明显可见。血液化验,如肌酸、肌酐正常,均无肌肉病的表现。

(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相鉴别,后者同样存在行走步态异常,X线片可有效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