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04 属于: 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一)国内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和分型

(1)隐匿型:无症状,无溶血及贫血表现。

(2)溶血代偿型:有溶血表现,但无贫血,可有轻度黄疸和脾肿大。

(3)溶血性贫血型:贫血、黄疸和脾肿大较显著,且在慢性溶血过程中可发生胆石症和再生障碍或溶血危象。

2.实验室检查

(1)轻重不等的溶血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隐匿型可完全正常。

(2)典型表现为外周血涂片可见多数椭圆形红细胞,呈椭圆、棒状或卵圆形多种形态,占红细胞的25%以上(常在50%以上)。椭圆形红细胞的轴率(即短径/长径)均小于0.78,可伴有少数异形红细胞或球形红细胞。

(3)少数兼有球形特征的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渗透脆性和自溶试验增高。

3.其他 能排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可伴有少数椭圆形红细胞的疾患。

4.家族史 本病大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数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凡符合以上4项即可确诊。如无阳性家族史,椭圆形红细胞占50%以上者亦可诊断。

(二)国外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和分型

(1)良性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elliptocytosis,HE):临床没有或有极轻微溶血,无贫血,多为杂合子。

(2)溶血性HE:又可分为以下几个亚型。

1)轻度溶血型:有溶血及轻度贫血。

2)偶发溶血型:只在感染或妊娠时溶血加重,出现贫血。

3)严重溶血型:为良性HE的纯合子,出生后即出现溶血,红细胞形态显著异常,可见多数红细胞碎片。

4)婴儿期溶血型:婴儿期有中重度溶血及贫血,随后改善或消失。

5)热敏感性异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对热敏感,遇热后易形成碎片。杂合子溶血轻,纯合子有严重溶血。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见于黑人。

2.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可正常,或呈不同程度的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2)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椭圆形红细胞,数量在25%以上,棒状红细胞>10%。

(3)渗透脆性试验:良性HE基本正常,有些溶血性HE增高。

(4)自溶试验:有些溶血性HE可增加。

3.其他 能排除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其他疾患。

4.家族史 本症属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患者多有阳性家族史。

凡符合以上4项即可确诊。仅有前3项符合者,若椭圆形红细胞在50%以上亦可诊断。

二、评论

1.HE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分型亦颇复杂,除一般溶血证据外,红细胞渗透脆性多不增高。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外周血涂片所见。正常人可有1%~15%的椭圆形红细胞,诊断HE至少要在25%以上(一般患者可达50%以上)。若有阳性家族史则对诊断有利,特别是当血涂片中椭圆形红细胞<50%,或细胞形态近于卵圆形而椭圆形或棒状细胞很少时,更应重视家系调查,如发现有类似患者,诊断可成立。

2.外周血涂片中出现较多椭圆形红细胞是临床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正常人一般不超过5%,但也有极少数人达15%。因此有的作者将椭圆形红细胞超过15%者视为有诊断意义,但许多作者仍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定在25%。对本病的诊断,有待今后对大多数正常人进行观察,确定椭圆形红细胞的正常范围,据以规定可诊断本病的数据。

3.近年来对本病的膜分子病变有较多认识,已从分子水平发现HE患者膜骨架蛋白存在5种主要缺陷,均由红细胞膜“水平”方向相互作用的缺陷引起。主要表现为膜收缩蛋白的自我结合缺陷以及4.1蛋白、收缩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结合能力缺陷或4.1蛋白缺乏等。今后有可能将膜病变与临床表现联系起来进行分型,但目前尚有一半以上患者未能确定膜缺陷的部位,尚待证实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