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10 属于: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使食物有规律地通过胃肠道并确保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协调的胃肠运动有赖于神经及胃肠激素对括约肌及平滑肌的调控。随着对有关影响胃肠运动因素的不断发现与研究,以及用于治疗不同疾病种类繁多药物的增加,药物性胃肠运动功能障碍(drug-Induced 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愈加引起临床医师重视。药物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即促进胃肠运动与抑制胃肠运动。

1.促进胃肠运动的药物

(1)乙酰胆碱类药物:如氯化氨甲酰胆碱,其作用机制为激活平滑肌细胞上的M胆碱受体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这些作用可被阿托品对抗。

(2)胆碱酯酶抑制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免遭破坏,因而表现出乙酰胆碱的全部作用,导致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3)多巴胺阻滞剂:如甲氧氯普胺(灭吐灵)通过抑制中枢及外周催吐化学感受器,增强幽门括约肌张力,增加推进性胃收缩的频度和幅度,松弛幽门而加速胃排空。此外,由于甲氧氯普胺的结构类似普鲁卡因胺,能促使近端胃壁的节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表现出乙酰胆碱的作用,致胃肠蠕动增快。

(4)外周多巴胺阻滞剂:如多潘立酮(吗丁啉),由于该药在胃组织内浓度较高,且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胃多巴胺受体,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而几乎不影响肠道的运动功能。

(5)西沙必利:该药通过刺激肠肌层神经丛增加乙酰胆碱释放,而增强胃肠的推进性运动。

(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通过与小肠壁平滑肌细胞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刺激MMC(migrating motor coin-plex)活力,将正常的MMC打乱,致收缩的时间和幅度增加,使胃及小肠平滑肌发生强烈和不规则的收缩。

(7)生长抑素:促进小肠平滑肌收缩。

(8)其他:利血平通过耗竭交感神经递质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增加胃肠蠕动;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由于可引起胃肠扩张而加速胃肠蠕动。黄连素通过兴奋乙酰胆碱而使胃肠蠕动增加。

2.抑制胃肠运动的药物

(1)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通过竞争性地对抗乙酰胆碱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

(2)含铝的抗酸药:可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胃平滑肌收缩,减慢固体食物的排空。

(3)多巴胺类药:如左旋多巴在胃内释放多巴胺,与胃平滑肌细胞中的多巴胺受体结合,致胃动力减低。

(4)神经节阻断药:可降低肌张力而抑制胃动力。

(5)受体兴奋药:如异丙基肾上腺素,通过对多巴胺受体的作用,降低胃张力,抑制胃运动,此作用可被普萘洛尔所阻断。

(6)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如硝苯地平通过阻止细胞内钙离子的增高,抑制平滑肌收缩,使胃肠运动功能减低。

(7)硝酸盐复合物:通过增加细胞内CGMP的浓度和降低钙离子向平滑肌细胞内的流入而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对胃的作用不明显。

(8)吗啡及其他麻醉性止痛药:通过增强胃肠平滑肌紧张度,抑制胃肠的运动机能,有关确切机制未明。

(9)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等,通过其抗胆碱活性而抑制胃肠运动。

(10)薄荷油: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证明,薄荷油能减低胃肠平滑肌细胞对钙的利用。不仅减低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突触体内钙同特异性钙通道配体的结合,而且也抑制去极化诱导神经原对钙的摄取。

(11)缩胆囊素阻滞剂:通过阻断缩胆囊素受体,有可能对胃肠运动起抑制作用,目前还在研究阶段。

(12)其他:镇静剂等亦可抑制胃肠运动,确切机制未明。

总之,药物,尤其是经胃肠道给药时,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胃肠运动功能,临床医师在用药时不应忽视药物对胃肠功能不利的一方面,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以防止或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