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的故事: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开元二十

  • 第一节 另开生面,盛唐气象

    第一节 另开生面,盛唐气象

      颜真卿的一生是在朝廷上下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度过的,他把自己的全部忠心献给了李唐王朝,成为享誉千古的一代忠臣。从书法艺术方面来讲,他的一生又是在 书斋中度过的,在这一方...[阅读]

  • 第二节 颜真卿与怀素

    第二节 颜真卿与怀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后为京兆(长安)僧人,法号怀素。早年致力研究佛法,性格粗放,不拘小节,酷爱书法, 据唐人陆羽《怀素传》所载:怀素"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阅读]

  • 第四节 佛老思潮与唐代文人

    第四节 佛老思潮与唐代文人

      理解颜真卿书法,就要把他放在唐代的历史大背景下,了解当时的文化思潮与审美取向。

      唐代是比较开放和活跃的,这是基于上升、变革 时期的社会形势,也和唐王朝较为开明的...[阅读]

  • 第一节 王羲之之后又一面旗帜

    第一节 王羲之之后又一面旗帜

      颜体字的成熟可谓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魏晋以来,书法多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颜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这非常难得。

      颜体书法...[阅读]

  • 第五节 颜真卿与道教

    第五节 颜真卿与道教

      颜真卿固然是一位标准的儒家士大夫,但由于唐代道教十分流行,帝王、士大夫很多人都信仰道教,因此他与道教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现实机缘与自身境遇,颜真卿与道教...[阅读]

  • 第二节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第二节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原籍琅邪临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 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阅读]

  • 第三节 颜真卿与张旭

    第三节 颜真卿与张旭

      张旭,唐代书法家。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年),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年),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 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阅读]

  • 《一门忠烈·颜真卿》全文在线免费阅读

    《一门忠烈·颜真卿》全文在线免费阅读

    卷一·琅邪望族第一章 战乱中的颠沛流离第二章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第三章 颜师古与《汉书》第四章 青少年时代第五章 初入仕途第六章 三绝交辉第七章 不阿权贵第八...[阅读]

  • 第三节 颜师古与《汉书》

    第三节 颜师古与《汉书》

      颜师古是名儒颜之推之孙。颜真卿的曾祖父颜勤礼与师古是兄弟。颜师古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阅读]

  • 第一节 琅邪颜氏

    第一节 琅邪颜氏

      颜真卿字清臣,号应方,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生于京城长安。颜氏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西晋末举族随晋室南渡。颜真卿五世祖颜之推仕梁, 梁亡于西魏军,乘隙奔北齐,北齐亡又入北...[阅读]

  • 第六节 玄宗改革兵制

    第六节 玄宗改革兵制

      公元737年,兵制有两个重大变化。第一,节度使奉命与中书门下协商,以便一致确定适合于各镇战略需要的边防军的建制。当时帝国供养的边防军共达49 万人,另有八万余骑。同时,帝国...[阅读]

  • 第四节 青少年时代

    第四节 青少年时代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出生于京兆长安颜氏祖宅。父亲颜惟贞,时年四十岁,任太子文学。母殷氏,陈郡长平人。惟贞夫妇有子七人,女三人,真卿为第六子,其余六子为:阙疑、允南、...[阅读]

  • 第十二节 追求法度之美

    第十二节 追求法度之美

      相传为颜真卿所撰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是一篇反映张旭和颜真卿书写技法美学思想的重要文章。文章不仅介绍了一系列笔法,更有价值的在于阐明了为 什么笔要这样用,其"意...[阅读]

  • 第十一节 《裴将军诗》颜真卿

    第十一节 《裴将军诗》颜真卿

      在颜真卿的行草书作品中,《赠裴将军诗帖》是最怪诞的一件。

      这件作品可谓"多体杂融",对比强烈,书法形象非常突出,艺术效果十 分感人。作品中楷书显得雄强,行草显得奔腾,...[阅读]

  • 第七节 藩镇割据的教训

    第七节 藩镇割据的教训

      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纂的《新唐书》认为,藩镇日趋强大,唐王朝日益衰败,并终于被灭亡,是朝廷决策重大失误的必然结果,也是唐朝军事制度败坏的必然 结果。《新唐书·兵...[阅读]

  • 第六节 藩镇为何难制

    第六节 藩镇为何难制

      安史之乱平息后,藩镇数量激增。当时众多在平叛过程中立有战功的将领需要封赏,于是朝廷任命了一批节度使。这样委任的节度使很多,以致"方镇相望于内 地"。同时一些已经归顺...[阅读]

  • 第二节 《多宝塔碑》

    第二节 《多宝塔碑》

      天宝十一年(752),长安安定坊(今西安市西关)千福寺内的多宝佛塔落成,这件事一时引起朝野的轰动。并且众僧还定期在这里集合,为苍生书写佛经, 多宝塔的影响可想而知了。这么引人注...[阅读]

  • 第三节 《东方朔画赞》颜真卿

    第三节 《东方朔画赞》颜真卿

      天宝十二年(?53),颜真卿由于不依附权相杨国忠而被排挤出都城长安,出任平原太守。文化底蕴深厚的平原郡附近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保存着大量 的秦篆、汉隶和南北朝的摩崖石...[阅读]

  • 第四节 《麻姑仙坛记》颜真卿

    第四节 《麻姑仙坛记》颜真卿

      大历三年(768),颜真卿出任抚州刺史。当经过江西南城县时,他游览了当地名胜麻姑山。麻姑是道教传说中的女神仙,麻姑山顶的古坛据说是她得道成仙 的地方。颜真卿也信奉道教,因此...[阅读]

  • 第五节 《元结碑》颜真卿

    第五节 《元结碑》颜真卿

      大历七年(772),六十四岁的颜真卿写了《元结碑》。

      元结是河南鲁山(今河南洛阳)人,字次山,天宝年间的进士。乾元年间他曾 经隐居在湖北大冶的猗犴洞,因此得了一个名号叫"猗...[阅读]

  • 第七节 《颜勤礼碑》颜真卿

    第七节 《颜勤礼碑》颜真卿

      大历十四年(779),颜真卿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刊立了《颜勤礼碑》,此碑也是他晚年书法进入完全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碑文记述的是颜真卿的曾祖父颜勤礼从秘书省...[阅读]

  • 第六节 《宋璟碑》颜真卿

    第六节 《宋璟碑》颜真卿

      《宋璟碑》也写大历七年(772)。

      据《旧唐书》记载:宋璟在少年的时候就有大志向,他博览群书,文辞书翰无一不精,并且年纪轻 轻就考中了进士。由于为人正直厚道,皇上很器重他...[阅读]

  • 第九节 《争座位帖》颜真卿

    第九节 《争座位帖》颜真卿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是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乂的书信手稿。原作今已不传,仅有石刻拓本。

       广德二年(764),仆射郭英乂和宰相元载...[阅读]

  • 第八节 《祭侄文稿》颜真卿

    第八节 《祭侄文稿》颜真卿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此文是为祭奠他的侄子颜季明而写的。

      乾元元年(758),颜真卿出任蒲州刺史。秋日里的一天,散失多年的侄子颜泉...[阅读]

  • 第十节 《刘中使帖》

    第十节 《刘中使帖》

      大历十年(775),六十七岁的颜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那一年,唐朝官军与藩镇军阀田承嗣的叛军作战,叛军部将卢子期被活捉,另一部将吴希光向朝廷投降,颜真卿听得这个胜利的消息,不禁...[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